干细胞疗法治疗骨关节炎,打破传统手术格局
骨关节炎,又称退化性关节炎,是与机体衰老密切相关的退行性骨关节病,在早期发病时,应尽量用无创的治疗方法,例如:减肥、扶拐走路以减轻关节的负重;中药外敷、理疗可减轻疼痛和僵硬;适当运动,保持关节的一定活动幅度,增强受累关节周围肌肉张力,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以上方法无效时,可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关节的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但要注意根据药物疗效,副作用和老年患者的特点来选用。
干细胞疗法治疗骨关节炎,打破传统手术格局
传统的骨关节炎治疗方法,如功能锻炼、理疗、改变生活方式和使用止痛药物、关节腔注射激素、透明质酸等,都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而不能治疗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或逆转骨关节炎的进程。对于骨关节炎较严重的晚期病例,只能采取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如截骨矫形术、关节镜手术和关节成形术。
尽管关节置换手术比较有效,但是患者的不满意度仍高达30%,这种方法还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使用过程中需要复杂的维护,并且这种方法不适合活动量较大的年轻患者。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骨关节炎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种子细胞,逐步显示出在慢性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优势。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目的细胞定向分化,同时分泌一系列因子参与组织修复。目前,已有的临床前研究更多的倾向于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间接机制发挥治疗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研究中也显示出对骨关节炎的治疗意义。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是通过体外培养具有血管再生、活性组织修复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采用微注射种植技术,将活性细胞靶向种植在关节上。干细胞治疗关节炎是目前治疗方法上最持续有效和最彻底的方法,可改善患者体内的治疗环境、调节免疫功能,激活受损及休眠的细胞。细胞激活后,在体内能够正常生长、增值、修复损伤,阻止关节结构进一步破坏,抑制异常的机体免疫功能,遏制并发症的发展,从而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为缓解现有临床手段的不足,再生医学利用干细胞以及细胞因子发挥效应,已逐渐成为骨关节炎的临床新方案。经过研究人员的长期验证与观察,发现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安全有效,值的临床推广。以下列举2项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研究人员对82例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干细胞移植,分为A、B两组,每组41例。A组患者予以塞来昔布,B组患者予以塞来昔布联合干细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表示疼痛程度)、骨性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及软骨缺损最大径。
结果: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24%,高于A组的73.17%。试验前两组患者的VAS与WOMAC评分及软骨缺损最大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后B组的VAS评分(1.65±0.21)分、WOMAC评分(15.51±6.15)分均低于A组的(2.93±0.48)、(22.84±7.68)分,软骨缺损最大径(7.83±2.50)mm2小于A组的(10.89±2.76)m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显著,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抑制关节骨滑膜炎症反应,促进软骨恢复。
方法:吕等人将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干细胞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无菌条件下连续3次每月行关节腔注射干细胞与玻璃酸钠注射。术后3、6、12个月测量VAS评分、WOMAC评分和Kellgren-Lawrance分级,记录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试验前干细胞组关节评分为(70.9±18.9),对照组关节评分为(69.7±20.9),试验前两组的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后干细胞组WOMAC评分(40.9±20.2)显著低于对照组(51.4±21.1)。随访1年,干细胞组总有效率为75%,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期间未见发热、免疫排斥反应、下肢静脉栓塞事件等不良反应。
结论:干细胞治疗具有较少并发症并能够提高术后的关节功能,是修复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新方式。
目前,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国外已有3款干细胞药品上市,而国内也已有6项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项目审核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干细胞将造福更多人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