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指南》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科研工作,特撰文对《指南》中KOA的临床分期、辨证分型及中医疗法运用原则进行解读。
一、KOA的临床分期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于年组织国内中、西医骨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年版)》(以下简称《共识》)。与《共识》相比,《指南》在KOA的临床分期中增加了康复期,将KOA分为发作期、缓解期和康复期;同时,《指南》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作为分期的量化指标。这些改进使《指南》更加符合临床实际,也为KOA的中医药科研提供了更为客观、可靠的依据。
1、对于临床的指导作用
KOA属于中医学“痹证(病)”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云:“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素问·痹论》认为痹病的发生与外邪、季节、脏腑功能相关,三者相互影响,其中五脏先伤于内是外邪及四时影响发病的基础。正如《指南》中提出的KOA病因病机——肝肾不足,风寒湿邪气外侵,证属本虚标实、本痿标痹。从《指南》对于KOA临床分期依据的描述可以看出,发作期多为实邪导致,结合本病的发病年龄及病机,可以推测其病因为肝肾亏虚致实邪阻滞筋脉;缓解期、康复期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降低,但患者出现劳累、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腰膝酸软、乏力、肌萎无力等表现,这是由于基本病机仍存在,肝肾亏虚导致精血亏虚,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减退,故出现一系列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表现。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指南》关于KOA的临床分期符合中医“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理论,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辨证分型、施策用药。
目前临床对于KOA的分期多采用早、中、晚期的经典模式,其依据主要为疼痛程度和影像学改变。但相关的研究发现,KOA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经典的分期及影像学改变并不完全相符。膝关节疼痛是KOA患者就诊时的首要诉求,也是国内外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