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易邦未来510年目标实现2030

3月23日,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简称“青岛易邦”)新产品上市发布会暨VIP客户春季疫病防控技术交流会在山东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

易邦新产品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性关节炎四联灭活疫苗(下简称“新支法关”)、“脑痘佳”-禽脑脊髓炎、鸡痘二联活疫苗(YBF02株+鹌鹑化弱毒株)隆重上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刘秀梵,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毕英佐等行业专家,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巩新民等养殖企业高管,青岛易邦技术总监刘东、VIP事业部总经理郎枫、种毒标准品部经理楚电峰等高管针对春季家禽疫病防控技术进行了专题讲座。

正大集团家禽事业线总裁王玉玲,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进圣,山东仙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唐恒,黑龙江德昱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成威、德青源集团总兽医师李晓华、新希望六和种禽事业线总经理丁志文、湖南金晋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细权、江苏立华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学军、沈阳华美集团总兽医师刘沛举、杨建宇等行业代表逾人参加了此次会议。青岛易邦董事长杜元钊,常务副总经理范根成,副总经理刘相娥,副总经理刘拥军出席大会。

易邦“新支法关”——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性关节炎四联灭活疫苗上市发布

易邦“脑痘佳”——禽脑脊髓炎、鸡痘二联活疫苗(YBF02株+鹌鹑化弱毒株)上市发布

杜元钊:易邦未来5-10年目标实现20-30亿产值

易邦生物及疫苗研发进展报告(青岛易邦董事长杜元钊)

杜元钊介绍,经过近20年的发展,易邦目前有禽用疫苗50个,猪苗10个,诊断液12个。营销网络有国内和国外两个网络,国内营销又分网络营销、集团直销和政府采购。目前,禽类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占25%。

作为一个注重研发创新的动保龙头企业,易邦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9%左右,研发投入方面年多年居于行业之首。目前,易邦拥有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技术、反向遗传技术、基因修饰技术、活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四个技术研发平台。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易邦拥有国家新兽药证书36项,占全国新兽药证书总数的12%;国家专利项;行业标准21项。

未来,青岛易邦将立足国鸡谋划未来,拓展国际市场;立足企业优势,拓展宠物动保在内的业务领域;整合资源,计划未来5-10年实现20-30亿的产值。杜元钊表示,希望与行业人士一起实现“易者兴邦,苗惠中国”的目标。

青岛易邦常务副总经理范根成

目前,青岛易邦正在申报的禽用基因工程类产品包括:MD(p-SC9-1)活载体平台、禽I群腺病毒亚单位疫苗(T细胞系),新型小鹅瘟病毒亚单位疫苗(SF9细胞系)。

范根成介绍,易邦将于近期推出包括传支QX株疫苗在内的多个新产品。

刘秀梵:近年鸡群中新分离新城疫VII型毒株占比97%

新城疫基因VII型灭活疫苗(A-VII株):从研究开发到推广应用(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秀梵)

作为家禽生产中面临的主要疫病,新城疫需在养殖过程中重点防控。

刘秀梵介绍,年到年间分离报道的新城疫强毒株,其中,VII型毒株株,占到了分离株的91%;除去鸽源24个毒株,鸡群中VII型毒株占到了97%。此外,我国年代后期出现的所谓鸽副黏病毒病原也是基因VIId亚型新城疫病毒。

目前,新城疫的防控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保护不发生死亡,但有部分临床症状,带毒排毒严重;保护不发生死亡,也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一定比例的短时间有带毒、排毒;最高级别是保护不发生死亡,也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很少排毒。

而新城疫基因VII型灭活疫苗(A-VII株)采用了反向遗传技术对基因VII型新城疫强毒株进行遗传改造,在实际运用中提高了第一个层次的保护水平,减少了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刘东: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是未来决定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近期家禽疫病监测汇总及重要疾病解决方案(青岛易邦技术总监刘东)

刘东介绍,从疾病的分类来看,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管理营养类问题、综合性问题所占比例分别是53.35%、29.22%、12.53%和4.9%。其中,随着种源问题,规模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养殖模式的改变,细菌性疾病程愈发严重的趋势。

刘东认为,未来细菌性疾病的防控将是决定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会上,刘东就近期家禽养殖过程中几个重要的疫病(包括传染性支气管炎、腺病毒病、鸡肿头综合征、传染性鼻炎、滑液囊支原体病、肝出血破裂综合征等)的流行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禽流感、禽脑脊髓炎等几个重要疫病的防控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

巩新民:养殖场生物安全的最基本要求是“没有草、没有树”

雏鸡质量控制经验分享(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巩新民)

巩新民以益生的管理经验为基础,从种源净化,生物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

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巩新民强调养殖企业不应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而对于厂区的最基本要求,要保证“没有草、没有树”。

此外,巩新民还对鸡消化道、呼吸道的管理,孵化质量的管理经验进行了分享。

毕英佐:MS防控有套路,IB免疫要“死活苗”结合

滑液囊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毕英佐)

毕英佐介绍,滑液囊支原体(MS)目前的发病率为5-15%,死亡率约1-10%。

目前活疫苗免疫以粘膜免疫为主,免疫前两周和免疫后四周切勿使用对呼吸道支原体有影响的抗生素。灭活苗免疫2次的抗体产生速度和维持时间明显好于免疫1次。

种鸡疫苗防控放米娜,应在21日龄免疫MS活疫苗(或0.5羽份灭活苗),分别在14周和20周龄前再免疫MS灭活疫苗。此外,还应配合利高霉素、恩诺沙星、泰万霉素和金霉素等抗生素和中草药进行防控。

肉鸡防控MS应在出壳10天内,应用抗支原体药物(包括利高霉素、恩诺沙星、替米考星、泰乐菌素等)控制支原体病,减少已被垂直感染的仔鸡将病原水平传播至未感染鸡,以保证疫苗免疫的效果。此后用金霉素、泰万霉素进行进一步防控。

“传染性支气管炎(IB)目前该病给生产带来的最大危害是蛋种鸡的早期感染,会形成假母鸡,严重影响产蛋率。”毕英佐介绍,目前主要致病性以肾型为主(占87%,-年),基因型以QX型为主(占63%,-年),TW型(15%,年)和4/91也是优势基因型。

毕英佐指出,1日龄和14日龄使用两个不同型的IBV活疫苗联合免疫,能使其免疫谱大大增加,对流行株保护效果优于两次免疫使用同一毒株。单纯使用灭活苗效果不甚理想,但增加灭活疫苗的抗原含量可提高攻毒保护效果。因此,IB的防控仍要强调“死苗+活苗”的结合,不断用活苗进行刺激,建议M株+H株、M株+QX株、M株+4/91株交替使用,但不提倡所有毒株全部混合使用。

郎枫:平衡母源抗体和疫苗免疫是传法苗有效性的关键

传染性法氏囊病及控制方案(青岛易邦VIP事业部总经理郎枫)

郎枫介绍,近年来临床典型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已经越来越少,但是亚临床发病成为主要问题,早期感染引起的鸡免疫抑制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english.net/gjyzl/84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