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的困擾

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中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民間各種說法讓人無所適從,比如「關節越痛越要動!」「膝蓋要省著用,有了關節炎要少運動!」等。那麼,體育運動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骨關節炎主要由於長期的負重導致的勞損。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患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的女性和80%的男性患骨關節炎。骨關節炎的特點是負重的關節疼痛,多是膝關節最明顯,且多出現在負重腿上。

中老年人患骨關節炎後,擔心運動會加重病情而不敢運動,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患上關節炎仍有必要運動,因為運動會使關節相關的肌肉力量增強,對關節具有保護作用。但是患關節炎後選擇哪種運動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需要減少負重運動,增加非負重運動。

負重運動有利也有弊。負重鍛煉的好處是可以刺激骨骼,讓骨骼更強健,增強肌肉的力量。常見的負重運動包括跑、跳、登山、爬樓梯等。負重鍛煉的壞處是容易造成運動創傷和關節慢性磨損。大家不妨選擇一些更溫和的運動,比如快步走、騎自行車、水中運動等,這樣,人體自身重力的絕大部分被水的浮力或自行車承擔了,尤其是水中運動,對於膝關節有題的人來說是一種非常合適的運動,因為水的阻力對肌肉訓練有好處,而且水的浮力也不會對膝關節造成負擔。所以,患關節炎後要避免負重性的活動,深蹲也不建議;可以增加游泳、騎單車等關節伸屈為主的活動,也可以坐在床邊或椅子上,反復抬起小腿來進行運動。在不加重關節痛的前提下,應鼓勵每日走平路1小時左右。另外,肥胖者需要減肥,以降低骨關節的負重。

骨關節炎患者要注意生活調養。首先是注意保暖。民間有「老寒腿」的說法,這是因為我們的關節腔沒有血液供應,只是靠關節滑液來提供滋養,寒冷的刺激會加速關節變性。注意避免長期待在空調環境內,或是避免空調口正對著腿部吹。另外,中老年人可做骨密度檢測,若已出現了骨質減少,建議補鈣。女性在絕經後,雌激素下降,患骨質疏鬆的風險增高,骨質疏鬆與骨關節炎有密切關係,建議補鈣。還可以長期口服促進軟骨代謝的含有氨基葡萄糖和軟骨素的保健藥物。

另外,關節炎患者在感冒、受涼等免疫力低下時,或者負重後,都可能誘發急性滑膜炎,關節紅腫熱痛,甚至行走困難。這時需要休息,外用一些消炎鎮痛藥,嚴重的可以口服鎮痛或消炎鎮痛藥。關節內注射透明質酸鈉,也可以起到潤滑和保護關節的作用。如果用藥後症狀仍不能減輕,必要時可在關節腔內注射激素,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打封閉」,注射激素後症狀一般均可控制。但是,由於激素身對關節軟骨有一定的損傷,因此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注射,一年內激素注射不要超過三次。

許多人非常關心手術的問題。關節炎的症狀經過規範治療後長期不能緩解,照片顯示關節軟骨已經被破壞,關節變形甚至不能走路,這些是關節手術的適應症。這需要由專科醫生對治療的性價比和患者的綜合情況進行評估。

-------------------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做的好
北京最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english.net/gjyzy/12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