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收容情况如何?
在17医院中,医院的收治病种数量达到种,医院收治病种数量在种,随着交通事故伤多发,二医院病种覆盖率差距不大。医院因规模不同导致出院人次差距悬殊,出院人次在万人以上的仅2家医院,医院,医院的出院人次从人次到人次不等。
对病死率的统计显示,医院病死率为0,医院病死率为0.11%,医院缺乏对多系统疾病和并发症综合处置的经验有关。
病案首页中反映医疗效率最直观的指标是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医院的医疗效率显示,平均住院日最长的是28.86d,最短的8.91d,医院平均住院日在10-20d内;医院平均住院日10.55d,医院平均住院日14.71d。
从平均住院费用看,医院平均住院费用为.26元,医院平均住院费用为.49元,差距不大。医院分析,平均住院费用最高的.34元,其中6家医院均超过元;医院住院费用在-元间;低于元的有3家医院。
卫生资源消耗情况如何?
医院卫生资源消耗情况的指标为药占比、耗材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等。药占比、耗材占比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率的计算取决于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17医院中,15家医院有药占比数据,最高达到48.38%,最低为10.53%;有10家医院有耗材占比数据,最高为32.37%,最低亦为1.85;有4家医院提供了抗菌药物使用率数据,最高37.07,最低0.94。数据差异较大,医院上报数据误差有关。
收治的优势病种有哪些?
随着时代的变更,骨科收治的疾病谱有了明显变化,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研究报告按照ICD10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对收治的主要疾病进行统计,医院排名前十位的疾病中,绝大多数与创伤及骨折后随诊有关,其中涉及骨折板和其他内固定装置的随诊医疗平均出院人次远远高于其他疾病(见表1)。胫骨骨干骨折、腰椎骨折平均住院日最长,相应地平均住院费用最高,且药占比与耗材占比都较高,,药占比差距颇大,分析与收治患者年龄分布、基础疾病多寡有关。
表1主要疾病总体情况
注:疾病名称按照ICD10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标注
进一步分析收治前三位病种,居首位的涉及骨折板和其他内固定装置的随诊医疗(ICD-10编码:Z47.0)共有11家医院数据,平均住院日最长的为12.9天、最短为5.70天;平均住院费用最多的为.23元,最少者为.42元。
位于第二位的其他特指的椎间盘移位(ICD-10编码:M51.2)共有15家医院数据,平均住院日最长的为30.97天、最短为7.92天;平均住院费用最多的为.38元,最少者为.49元;药占比最高为44.21%,最低为0;耗材占比最高为43.78%,最低为0。
居第三位的为其他手指骨折(ICD-10编码:S62.6),共有15家医院数据。平均住院日最长的为29.96天、最短为5.00天;平均住院费用最多的为.88元,最少者为.07元;药占比最高为51.36%,最低为0;耗材占比最高为13.22%,最低为0。
分析平均住院费用前三位疾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耗材比等差距也颇大。居首位的腰椎骨折(ICD-10编码:S32.0)中,平均住院日最长的为35.01天、最短为8.57天;平均住院费用最多的为.58元,最少者为.91元;药占比最高为46.10%,最低为0;耗材占比最高为50.21%,最低为0。居第二位的胫骨骨干骨折(ICD-10编码:S82.2),平均住院日最长的为37.81天、最短为9.83天;平均住院费用最多的为.01元,最少者为.41元;药占比最高为34.73%,最低为0;耗材占比最高为48.96%,最低为0。
我国老龄化社会正在加速到来,骨病患者数量也随着增长,而且百姓健康意识的不断增长,对便捷优质的诊疗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骨科医生资源分配不均衡无法满足庞大骨病患者群体的需求,除北上广省会城市之外的骨病患者难以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医院医疗水平落后,缺乏知名专家,缺乏有效运营管理能力,不具备骨科学科的建设能力和科研能力,不能满足患者对医生资源和医疗水平的需求,医院对骨科医师资源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以下内容摘自动脉网的一份报告:
(一)三大因素推动骨科病发病率持续走高
骨科又称矫形外科,是主要研究与骨骼肌肉系统的防护、治疗和康复相关的医学学科,常见的骨科疾病包括肩周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关节炎和骨折等,骨科的常见亚专业包括创伤骨科、骨关节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和骨肿瘤等。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记录的每五年一次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在年我国15岁及以上居民的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类疾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3.73%,而年全国居民的此类疾病患病率为2.31%,从年至年呈逐步增长的态势。
保守估计,中国每年新增的骨科病患者至少在万人以上。而根据《中国外科年鉴》统计,中国每年骨科创伤病例高达0万例,其中79.35%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除了创伤等意外情况,骨科病发病率的上升还受到社会宏观环境影响,我们主要从人口结构、工作压力、生活习惯和运动损伤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超过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超过7%,即判定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中国目前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已经超过15.5%和10.1%,且预计年前中国老龄化的程度会逐渐深化。
通常人体骨骼会从35岁开始,伴随年龄的增长而衰老,骨科类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
老年人所占人口总量比重的扩大,会直接造成我国整体骨科类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快节奏的社会环境造成工作压力与日俱增。
根据专业服务机构Regus一项面向全球80个国家的职场人士的调查显示,中国上班族的工作压力排名第一。
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肌腱炎等骨科病在职场人士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医院骨伤科门诊的数据显示,年该门诊接受的患者约1/3是颈椎病,其中伏案工作的上班族占据主流,甚至不乏中学生和大学生。
再次,现代社会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不少人成为“低头族”,夜生活的丰富让烧烤可乐成为夜宵餐桌上的标配。
无论我们如何谨慎避免,现代社会总是能轻易让我们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许多骨科病正是在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习惯中滋生。
最后,运动损伤也是导致骨科疾病的重要原因,其患者主要包括职业运动员、健身和户外运动爱好者。
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居民越来越注重通过体育锻炼保持健康。尤其是在北上广深和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运动损伤的患者会占到整个骨科患者总人数的近1/3,其中30%-50%会接受后续的手术治疗。
(二)医院的市场主导地位在“新医改”后进一步明显
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鼓励民营医疗的发展成为“新医改”的题中之义。
实际上在官方发布鼓励政策前已经实现较高的市场化运作,而在9年后,这种趋势进一步明显。
截至年末,医院的总数达家,医院的总数仅54家,医院的数量医院总数的九成。
我们在第三方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上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正常运营的骨科诊所分别有家和家,康复诊所分别是家和家。
由于部分康复诊所中有很大部分属于骨科康复,且骨科诊所在工商登记信息上的名称可能并不涉及“骨科”和“康复”等词汇造成统计遗漏,因此我们大致估计中国的骨科诊所至少在0家以上,其中大部分是独立诊所,连锁化程度低。
在给予社会办医上政策支持的同时,政府控制药品和耗材费用上也出台了重要文件。
年国务院印发的《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药品和耗材在全部医疗费用中的占比降至30%和20%以下,而以往骨科医疗中,药品和耗材的合计占比会达到整次医疗花费的60%-70%;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接医院耗材加成也被提上了议程。
年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成果,进一步取消医用耗材加成。
骨科是高值耗材比较集中的专科领域,在政策的推动下,医院的骨科医生收入将会受到较大影响,届时待遇将成为医院骨科医生加入的一大驱动因素。
(三)医院和骨科诊所的连锁化程度尚在低水平
从治疗方式的标准化程度和治疗风险上看,骨科介于口腔、眼科等消费类专科和肿瘤、神经等严肃类专科之间,在口腔和眼科等已经出现全国性巨头的情况下,是比较适合进行连锁化经营的领域。
此外,骨科中有很多自费项目,比如腱病和骨质疏松等,手术高值耗材也需自费,客单价高。
目前我国骨科医疗机构的连锁化程度较低,连锁化的发展将有助于形成品牌优势和成本优势。
医院的重心在手术,而骨科诊所的重心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性治疗,从专业性上讲医院比骨科诊所的医疗活动更加复杂,风险也相对更高。
因此,骨科诊所在连锁上能够采取加盟这种比较松散的管理模式,但是管理瓶颈明显,能否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待商榷。
连锁医院在布局上更加审慎,基本上都是采取直营的重资产模式,便于管理,但是实现规模化相对困难。
目前国内连锁医院和连锁骨科诊所受资本的中科白殿疯医院怎么样CCTV品牌影响力北京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