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Pfizer/EliLilly公布共同研发的抗NGF止痛药Tanezumab管理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第3项III期A临床结果,其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均可用差强人意来形容,非阿片类止痛药的开发中再次遭遇挫折,抗NGF止痛药前途未卜。
本文简述了抗NGF抗体类止痛药的作用机制以及Tanezumab管理骨性关节炎疼痛的3项III期临床数据。
抗NGF止痛药Tanezumab
阿片类止痛药在缓解中重度疼痛上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但其存在成瘾滥用的缺点,仅美国目前就有约万人滥用阿片类止痛药。FDA前局长ScottGottlieb多次提出阿片类药物滥用现象,并将控制阿片类药物的优先级列为FDA的首要任务之一,OpanaER(羟吗啡酮制剂)的撤市便表明了FDA的决心。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人体出现受伤或炎症产生的一种物质,其通过与受体TrkA和p75结合可诱导疼痛信号分子的产生,如SubP、CGRP、BDNF等。动物实验中发现,通过注射抗NGF或TrkA抗体来抑制NGF活性可以减少疼痛行为。
抗NGF抗体作用机制(来源于参考1)
Tanezumab是一种靶向NGF的人源化IgG2抗体,可以选择性阻断NGF和TrkA的结合,降低疼痛感觉向中枢的传导,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与阿片类止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Tanezumab不会造成上瘾和滥用。
Tanezumab最初是由RinatNeurosciences开发的,被Pfizer收购获得,但由于其严重的副作用,FDA先后在年和年叫停Tanezumab临床研究。年,FDA解除Tanezumab临床试验禁令,并在两年后,年6月13日授予Tanezumab快速通道资格,用于中重度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重度慢性腰疼(CLBP)和癌症骨转移患者的疼痛管理。
对于OA适应症,Pfizer/EliLilly先后进行了3项III期临床试验,其中A和A的数据鼓舞人心,数据显示Tanezumab有望成为新一代重磅止痛药。然而,近期A数据公布后,其疗效和安全性数据都不甚理想,Tanezumab能否正常上市成为问号;下面对这3项III期临床试验进行简单回顾。
A:2.5/5.0mg剂量
均达到3项疗效终点
A是一项长达16周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对照试验,入组名髋/膝OA患者,按照1:1:1比例,每8周分别接受安慰剂、2.5mgTanezumab和2.5(首次剂量)/5.0(第2次剂量)mgTanezumab注射治疗。
A评估了在第16周相对于基线的3个共同主要疗效终点,分别为WOMAC(WesternOntarioandMcMasterUniversitiesOsteoarthritisIndex)疼痛量表、WOMAC身体功能量表和患者OA总体评估(PGA-OA)评分,WOMAC的患者基线为7.1-7.4,PGA-OA的患者基线为3.4-3.5。
与安慰剂相比,Tanezumab达到了3项共同终点,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接受治疗第16周,超过一半患者的疼痛程度获得了50%及以上的减轻。
安全性数据方面,2.5mgTanezumab组2.1%的患者经历了快速进展性骨关节炎(RPOA),安慰剂没有发现;安慰剂、2.5mgTanezumab和2.5/5.0mgTanezumab组人工关节置换的比例分别为:1.7、3.5和6.9%。
A:5.0mg达到3/3项疗效终点,
2.5mg达到2/3项
III期临床试验A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平行安慰对照的研究,用以评估Tanezumab管理髋/膝OA患者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设计方案为:
主要疗效终点。与安慰剂相比,治疗24周后,5.0mgTanezumab组达到了上表中的3个共同疗效终点,2.5mgTanezumab组达到了两项:WOMAC疼痛量表和WOMAC身体功能量表显示出统计学的改善,延续了III期试验A的疗效数据,详细的数据将在未来的医疗会议上公布。
安全性方面,2.1%的使用Tanezumab的患者经历了RPOA(RPOA1:RPOA2=2:1),而安慰剂组没有发现RPOA;安慰剂组和Tanezumab组人工关节置换的比例相同。
A:仅5.0mg组
达到2/3项疗效终点
A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平行组设计的III期试验,用以比较Tanezumab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中重度髋/膝OA患者疼痛管理的16周疗效和长期安全性III期研究,其试验设计为:
主要疗效终点方面,Tanezumab5mg组到达2个疗效终点:第16周的WOMAC疼痛量表、WOMAC身体功能量表,但是PGA-OA评分较NASIDs组没有明显改善。值得注意的是,Tanezumab2.5mg组在第16周相比NASIDs没有明显改善WOMAC疼痛量表、WOMAC身体功能量表和PGA-OA评分,详细的数据还未公开。
第80周(56周治疗期+24周随访期)的安全性数据显示,Tanezumab组的安全性事件(RPOA和人工关节置换)比率明显高于NSAIDs组,因不良事件中止治疗的患者也比例高于NSAIDs组。
在以安慰剂对照的两项III期临床试验(A和A)中,Tanezumab取得较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数据;而在以NSAIDs为对照的III期临床A中,Tanezumab的疗效一般且安全性数据令人担忧。
抗NGF类上痛药Tanezumab的III期临床数据从最初的鼓舞人心,到近期的表现平平,分析师开始怀疑Tanezumab是否会获得批准,以及上市后能否成为重磅炸弹。
参考来源:
1.Developmentofpaintherapiestargetingnervegrowthfactorsignaltransductionandthestrategiesusedtoresolvesafetyissues;
2.Lilly,Pfizersphase3paindatashowmixedefficacy,clearsafetyissues
作者简介
知行,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不简单的未来,一个不断前行的医药人。
上周热门文章精选
《CPhIChina趣味测试:测一测您是什么类型的观众?》
《4年半过去,第一批用O药的肺癌患者怎么样了?》
《“超级真菌”席卷全球,给制药人提出了高要求》
《净利润降35.27%!恩莎替尼年内能否上市?已有3个竞品,能否销售放量缓解贝达困局?》
《从ICHM7谈基因毒性杂质控制策略概述》
《AbbVie抗HCV新药ABBV-三代合成工艺比较及公斤级合成工艺开发》
《创新药注册技术标准加速与国际接轨,年7月1日起实施CTD》
来源:CPhI制药在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客服
投稿邮箱:Kelly.Xiao
ubmsinoex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