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RA诊断有关的免疫学检测
1.类风湿因子(RF)
RF是直接作用于免疫球蛋白Rc段中抗原决定簇的自身抗体。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IgM、IgG、IgA、IgE以及IgD五型RF。血清中的RF多为IgM型,关节液中的RF多为IgG型。目前在临床上检测血清RF的常规方法是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
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其原理和方法是使用γ-球蛋白包被的乳胶颗粒和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反应,反应体系产生的浊度变化,在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与类风湿因子浓度成比例,其结果可进行测定。
2.抗RA33抗体
RA33抗原是从Hela细胞(人子宫颈癌上皮细胞株)的细胞核中提取的可溶性核抗原,分子量为。新近研究表明RA33是不均一核糖核蛋白复合物(hnRNP)中的A2蛋白。hnRNP含有六种核心蛋白:A1、A2、B1、B2、C1和C2。RA33抗原与hnRNP中的A2在氨基酸序列上相一致。
检测抗RA33抗体的原理和方法是免疫印迹法(IBT)。将从Hela细胞核中提取的可溶性核抗原经SDS-PAGE后转移印迹至硝酸纤维素膜上,加入被测血清,通过酶联反应使硝酸纤维素膜上的RA33抗原在分子量为的位置上与特异结合的抗体显色。
3.抗角蛋白抗体(AKA)
AKA的检测原理和方法是以大鼠食道中、下1/3段的冰冻切片为底物,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当角质层显示有明显的呈线性或呈板层状荧光染色图形的同时在棘细胞层亦出现弱荧光图形,且其抗体滴度在1:80以上时判断为阳性。
4.抗核周因子(APF)
APF的检测原理和方法是采用健康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为底物,制成抗原片,与1:5稀释的患者血清在温盒中共同孵育90分钟,然后用荧光素标记的羊抗人免疫球蛋白作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影响APF检测结果的因素颇多,关键在于制作抗原涂片染色时必须选择合格的供者,因黏膜上如有腐生物会影响读片的准确性。
RA的诊断标准
RA的诊断目前参考年美国风湿协会修正的RA诊断标准:
①晨起关节僵硬(至少持续1小时,≥6星期);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大(≥6星期);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大(≥6星期);
④对称性关节肿大(≥6星期);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30IU/mL)
诊断RA需具备4条或4条以上标准。
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与RA最易混淆的疾病)
1.银屑病性关节炎
银屑病性关节炎不但四肢关节受累,脊柱关节亦受累,受累关节有时可呈不对称性;指关节以远端指间关节受累最显著;HLA-B27部分患者可阳性,血清中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改变与RA相同之处是关节有侵蚀性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畸形与强制;不同之处是骨质疏松较少发生,即使发生亦较轻,而骨质增生、脊柱的椎旁骨化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椎体之间形成不对称的“骨桥”是银屑病性关节炎的特征性X线改变。RA的皮肤损害是皮下结节,而银屑病性关节炎的皮损是红斑鳞屑性损害,可发生与关节症状之前、数年之后或同时发生。
2.强制性脊柱炎(AS)好发于青年男性,主要累及脊柱及盆骨、膝关节,发病多从骶髂关节开始,大部分患者HLA-27阳性,血清中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改变以相邻椎体间的韧带骨化形成竹节状改变为特征。除可伴发虹膜睫状体炎等眼部症状外,全身症状少而轻。
3.其他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多种结缔组织病均可出现对称性关节肿、痛,晨僵,RF阳性以及其他自身抗体,但RF的浓度较低,X线无骨质破坏。
回到最初的案例,RF因子阳性,基层医生就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而将骨关节炎、骨质疏松、链球菌感染反应性关节炎等统统归为类风湿关节炎。因此这些病RF可能阳性,但是定量不高,真正的类风湿关节炎可达到30~IU/ml。因此,要灵活按照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七条指标。
转自:社区检验Mini实验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