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鸣鹤⊙编辑:建中
该案临床诊断为骨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治疗以祛邪通络、化痰行瘀,经治疗明显好转。
滕某,男,60岁,患者自述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关节游走性疼痛,医院,查体RF19.6IU/ml,ESR25mm/h,既往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初诊-12-28。
周身多关节游走性疼痛,双手指间关节肿胀疼痛,双腕痛,双肩不适,双膝疼痛,左下肢肿胀明显,双足大趾跖趾关节疼痛。关节症状夜间明显,阴雨天无明显不适,肢体时有麻木感,晨僵,怕冷,无口干眼干症状,纳可,眠较差。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辅助检查:ESR52mm/h,RF51.8IU/ml,CRP23.7mg/L。
中医诊断:痹症-湿热内阻治则:祛邪通络,化痰行瘀西医诊断:骨关节炎。
处方:雷公藤15g双花20g大血藤20g虎杖20g川牛膝15g猪苓20g红花10g制川乌6g泽泻20g桂枝10g12剂,水煎服,日一剂。嘱限制活动,避免劳累。
二诊-01-11。
双膝痛,左侧尤甚,左下肢肿,颈部痛,苔薄白,脉弦滑。
处方:上方加川芎10g24剂,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02-08。
症状减轻,两膝痛减,舌淡,苔白,脉弦滑。辅助检查:ESR23mm/h,RFIU/ml,CRP6.67mg/L,CCP73RU/ml。
处方:首诊方去猪苓、泽泻,加威灵仙15g葛根20g18剂,水煎服,日一剂。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并累及整个关节组织的常见骨关节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西医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医讲究辨证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和肝肾亏虚等症型。痹症以风、寒、湿、热、痰、瘀痹阻经络气血为基本病机,传统治疗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根据邪气的盛衰,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等。张鸣鹤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清热解毒法为主治疗痹症的观点。该病案中应用金银花、虎杖、大血藤清热解毒,体现了张老“因炎致痛”指导临床用药的观点。雷公藤,祛风湿,活血止痛,消肿止痛,在关节疼痛明显,同时无肝肾功能受损者常常应用。川乌在此一味热药配合多味寒凉药物,去性存用,发挥其止痛作用。另外,合桂枝既能防全方偏于寒凉,又能疏通经络。应用活血化瘀、利湿消肿药物,疏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即可祛邪,又可使关节肌肉得以濡养,从而缓解关节症状。
[本文由e诊所(ezhensuo)编校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