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走路时感觉关节酸痛、无力,上下楼梯时关节僵硬、疼痛,甚至关节肿胀、变形……这些很可能是骨关节炎的表现。
上海交通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何耀华指出,骨关节炎是局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以关节软骨进行性损害(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骨关节炎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骨关节炎总患病率约为15%,其中60岁以上患病率达50%,75岁以上人群中,80%患有骨关节炎。可以说,骨关节炎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何主任指出,骨关节炎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不能改变的和可以改变的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指年龄、遗传因素、性别。一般年龄越大,患骨关节炎的概率就越高,有家族史者患病率更高,女性患病概率更高。后者主要包括四个因素:过度使用关节、外伤、肥胖、肌肉无力,这也是人们可以主动改变的因素。
1.避免过度使用关节。
65岁的王阿姨近来感到走路时膝关节有点痛,活动时有僵硬感。她认为“关节僵硬是活动不够,我要多运动。”于是开始跟小区同伴一起每天晚上跳广场舞。但坚持了两周之后,膝关节疼痛不仅没有改善,症状还加重了。
人体在直立、行走、跑步等活动时都需要使用膝关节,爬楼梯、登山等活动时关节更要承受体重数倍的压力。长时间使用关节、不恰当使用关节,都会让它“很受伤”。尤其是中老年人,膝关节已经发生了退变,如果再“过度使用”,对关节的伤害就更大。所以何主任建议,要合理运动,尽量减少膝关节的受力。中老年人要避免那些会让膝关节压力负担重的运动,如登高、深蹲等,可以选择对膝关节压力小的运动如平地行走、骑自行车、游泳等。还要注意的是,长距离行走时一定要穿一双舒适度高的鞋子。
一旦已经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急性期积极配合治疗,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适度活动,而不是像王阿姨那样,强行坚持不恰当的运动,反而加重了关节炎。
2.避免外伤。
72岁的赵老伯经常外出游玩,自觉老当益壮。一年前他在下车时不慎绊了一跤,膝关节当即就红肿了,所幸拍片未发现骨折,但是在家休息了近一年,赵老伯的膝关节疼痛一直没有完全康复,关节内有积液,活动度也大不如前。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不仅关节老化、肌肉无力,还有多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等,视力也开始下降、老花,比起年轻人更容易跌倒。而外伤是导致骨关节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何主任对此建议:
首先,老年人要积极防控慢性病,以防因为心脑血管意外、低血糖、视力下降等因素跌倒;
第二,老年人平时要适度进行锻炼,增加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有助于防治跌倒;
第三,高龄老人家居要尽量营造“无障碍”环境,如光照明亮、地板防滑、洗浴间安装扶手等,外出时可以借助拐杖、支具等支撑、借力。
一旦发生外伤,要尽早就医处理,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和开展后续康复锻炼。
3.避免肥胖。
洪先生是亲友中知名的“大块头”,cm高的他,体重长期在斤以上。人到中年,洪先生开始感到关节酸软、无力,走路时间超过半小时就一定要坐下来休息。
体重超重、肥胖者,膝关节承受压力也随之增加,而为了承受更多的压力,关节软骨边缘持续受到摩擦,时间久了就会导致骨关节炎。另外,肥胖者内分泌水平异常,导致软骨代谢功能失调,也会引起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所以何主任指出,为了防治骨关节炎,肥胖者一定要重视尽早减肥。有研究表明,减肥可以显著预防骨性关节炎的发生,肥胖者十年内哪怕只减肥5公斤,也可使骨关节炎的发病危险降低50%。
至于减肥的方式,简单说就是“管住嘴、迈开腿”,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控制摄入量,恰当的活动锻炼消耗多余脂肪,关键要长期坚持。
4.肌肉锻炼。
尽管已经60多岁了,陈女士仍然保持“纤细”的身材,朋友们也常羡慕她“千金难买老来瘦”。但是最近,陈女士走路时发现经常“腿软”,关节痛,去医院检查发现患上了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以软骨退变为主的全关节退变,除了软骨,关节四周的肌腱、肌肉、韧带,也同样开始老化、退变,表现为肌肉力量下降、弹性变差,也就更容易受伤。而增强肌肉力量,坚持锻炼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也就可以延缓关节的老化。
过去人们认为“千金难买老来瘦”,但实际上,老年人过于消瘦,也就意味着肌肉力量衰减,对关节的保护也就随之下降。所以何主任提醒,适度的肌肉锻炼对防治骨关节炎非常重要。
专家简介
何耀华上海交通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肩关节疾病微创手术高级专家。擅长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盂唇损伤,SLAP损伤,肩峰撞击征,冻结肩(肩周炎),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等关节镜下的肩关节疾病诊治,熟练掌握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前后十字韧带损伤,前后十字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等疾病的治疗。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特需门诊:周二上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