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一个病友分享的海美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难以想象那是一个80岁高龄老人的作品,老人清晰的思维,飞扬的文采,乐观的心态,优雅的举止,健康的体魄,敏锐的洞察力,杰出的理财力……甚于海韵,令人感动!
感谢老人家的信任!因为经过认真思考,自始我不推荐选择手术治疗方案,老人家便坚守保守治疗,从不放弃,不埋怨,虽有过犹豫,但一直在苦口(口服中药,没有用任何西药)中坚持!3个月的通,3个月的补,3个月的调,其中的执着、毅力、无奈,我能深深感受到!那天,老天开眼了,老人家终于从寸步难行,到可行千步,继而日行万步,再赴上海,游澳洲,能想象并体会到她的那份喜悦与无憾!
我也一直在努力,感谢您的鼓励!让愿景成为生活的引导力量!
骨关节炎的病因
骨关节炎属中医学“骨痹”范畴。痹证的形成内因是正气不足,外因是风寒湿邪的侵入,内虚外感而成痹。骨关节炎病在筋骨,因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腠理空虚才易感受风寒湿邪,因此,肝肾亏虚是形成痹证的首要条件。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内经》有“男子六八,女子六七,虚衰之象渐显”,“肝气衰,筋不能动”,“肾脏衰,形体皆极”等描述,说明肝肾亏虚是自然产生的生理性衰退,可导致筋骨不健,从而使风寒湿邪易于入侵引发本病。因此,肝肾亏虚是骨关节炎发病之根本。
骨关节炎的病机
骨关节炎发病其中有着复杂的机理和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肝肾亏虚为基础,此外还有脾虚、血瘀、痰湿几个重要的环节。
肝肾亏虚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肝肾同源。肝肾亏虚,筋骨失于濡养,外感寒湿,痹阻脉络。现代医学的研究证明,肾虚时血液粘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度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减少,血流变慢,表现气滞血瘀,直接影响骨与软骨的营养供应。肾虚时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适应能力减退,容易外感病邪,并影响细胞间质的合成,氧化自由基消除能力下降,增加对软骨细胞的直接损害,容易诱发软骨退变。
脾虚脾主四肢肌肉,脾虚导致肌肉萎软无力,直接影响肢体关节活动。骨关节炎病人肾阳温煦作用减退,复因寒湿入内因脾,致脾虚,加剧骨关节炎发生发展,形成恶性循环。脾之运化功能依赖肾阳温煦,肾阳虚温煦作用减弱,则脾失健运,内湿自生,与入侵之外湿共同为患,湿邪因脾,进一步降低脾之运化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之肾精依赖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补充,脾失运化,先天之精补充无源,加重肾精亏损;脾生血,肝藏血,脾失运化,加重肝血亏虚。
瘀血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阳气虚弱,气化无力,致气滞血瘀。肾虚和血瘀的明确关系经现代医学的研究也已经确认。寒湿痹阻,寒性收引,湿性粘滞,寒湿凝滞经脉,阻滞气血运行则气滞血瘀。瘀血直接导致筋骨失养,是导致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痰湿肾主水,肾阳不足,气化失职水液聚积成痰;脾主运化水液,脾失健运,运化失常则水湿内停;外来寒湿入侵,阻于脉络,聚而成痰;瘀血停滞,久而化痰。痰湿阻滞,痹阻筋络,气血运行不畅,则气滞血瘀。湿邪困脾,运化失常,则气血生化无源,肾精肝血无以补充,加重肝肾亏虚。所以痰湿一旦形成,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故从痰湿论治骨关节炎每每奏效。
综上所述,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根本因素源于内在老龄化所致的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和外来寒湿之邪的入侵,由此而引发脾虚、瘀血、痰湿等一系列病理现象,这些病理现象反之又加重肝肾亏虚或相互促进而加速骨关节炎进展。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
中医药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研究认为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改善退变过程中软骨组成及代谢,改善骨内微循环障碍,抑制滑膜炎症,抑制氧自由基损伤,抑制NO,调节异常的细胞因子水平,调节性激素水平,抑制软骨细胞凋亡。运用中药治疗骨关节炎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其作用机制亦渐趋明朗,但研究广度和深度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关节软骨酶、免疫状态和其他一些生长因子(如IGF-1、IGF-2等)在骨关节炎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中药对其影响尚未有明确报道。而且目前探讨机制的研究大多为动物实验。今后应进行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研究,并着重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尽可能进行定性、定量和客观化研究,并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突破口。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能把握骨关节炎治疗的根本环节,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抑制滑膜炎症和氧自由基损伤,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改善骨内微循环,改善软骨组成及代谢,增强肌肉的力量,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克服西药价值昂贵、副作用大、难以长期服用、依从性较差、治疗效用大为降低的特点,对防治骨关节炎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骨关节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对骨关节炎发病机理与药物作用机理研究逐步深入,治疗手段不断丰富。许多学者认为本病以肝肾亏虚为基础。石印玉教授提出骨关节炎是本痿标痹之证,痿先痹后,痿痹并存,发展了中医对骨关节炎的认识。江蓉星等认为骨关节炎发病机理主要有因虚致病和因病致虚。也有学者认为本病以标实为主,如陈赓红认为木病是由风寒、湿热之邪侵害关节肌肉筋膜,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致血滞为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阻经络,湿入筋骨而致关节僵硬、肿胀、疼痛、肢体屈伸不利。老年骨关节炎患者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是其本,故应重视补肝肾益气血;风寒湿邪侵袭,瘀血阻滞为其标,故应佐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标木兼治。临床上多数学者主张分期治疗,早期多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除湿通络,同时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中期内服补肝肾活血通络中药,间歇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选用推拿外用药或理疗,有神经根压迫者要加用牵引;晚期内服补肾活络方药,同时选用外用药、推拿、牵引、针灸,部分患者可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我们的观点
我们认为骨关节炎发病原因复杂,治疗应着重全身治疗,充分发挥中药内服整体调控优势。我们根据“肾主骨”、“肝主筋”、“血瘀论”,在中医平衡观、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观点指导下,概括骨关节炎病机以肝肾亏虚为基础,脾虚、血瘀、痰湿是重要环节,因而提出治疗骨关节炎的主要原则是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祛湿化痰,据此治疗原则筛选中药组成防治骨关节炎的补肾壮骨方。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该方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调控软骨细胞凋亡,明显延缓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特别是软骨细胞的病理改变(软骨细胞丢失、软骨细胞的排列及细胞克隆改变),且无毒副作用,是一个较理想的防治骨关节炎的中药复方。临床上,为更好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有必要进一步丰富中医药外治的方法,除加强传统的针灸、中药外敷治疗外,关节腔内的治疗如关节镜下中药灌洗及中药注射、中药离子导人等,使药物直接长时间作用于关节内病变部位,对骨关节炎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治疗及评价都有重要意义。
后语:承蒙关姐和各位朋友持之以恒的鼓励与指导,深表感谢!坚持有规律性的原创写作,经历人生最美妙的改变!希望各位亲在阅读后顺便点赞、转发,传递善良,以利于更多人的身心健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