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艾灸你以为只是祛寒其实功效多多赶紧

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温度较低。然而,足部保暖对我们来说却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足部与上呼吸道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脚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导致感冒等多种疾病。中医认为,脚是膀胱、胃、胆、脾、肝、肾六条经络的所经之处,就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交汇处。经常的按摩脚底,可以改善人们的身体,帮助人们更好的抵抗疾病,但是我们也知道有的时候按摩并不能完全的刺激到脚底,那么怎么办呢?只好通过艾灸来刺激了。艾灸脚底作用艾灸是非常天然的保健方法,那么艾灸脚底的作用是什么呢?1、调和阴阳、平衡脏腑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将其点燃熏灸,可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穴位推荐1、涌泉穴我们经常遇到灸友说,最近上火了,或者艾灸上火了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可以停灸其他穴位,只灸涌泉,观察一下。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足趾屈曲,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涌泉穴具有散热生气的功效,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2、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大敦穴具有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的作用,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3、太冲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4、行间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行间穴的主治病征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5、太白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6、昆仑穴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昆仑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7、太溪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8、内庭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在足背第2、3趾的趾蹼缘略后一些(约半横指)的地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内庭穴的主治症状为: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齿龈炎、扁桃体炎、跖趾关节痛等。配合谷主治牙龈肿痛;配太冲、曲池、大椎等主治热病。文章来源于网络,侵删除!

颠覆您的认知——佰通堂脏腑大排药浴火热招商中

这是您一直在寻寻觅觅的中医养生品牌——佰通堂诚邀加盟!

佰通堂牛年美博会第四站——重庆(年6月10-12日)展位:C05恭候您!

艾灸重点——灸透,才能有感觉,有疗效!如何才能“灸透”?

“灸花”一出现,大病变小,小病变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english.net/gjyzl/77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