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常见切口并发症包括切口渗液、出血、肿胀、水泡、瘀斑、感染、愈合不良、瘢痕等,切口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加速康复以及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骨科手术切口管理是实施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本指南,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本指南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切口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期望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切口并发症;第二部分介绍骨科手术切口缝合技术;第三部分是各种常见切口并发症的定义、病因及防治。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已在骨外科迅速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手术切口并发症常常影响加速康复进程,常见的手术切口并发症包括术后切口渗液、出血、肿胀、水泡、瘀斑、感染(浅层或深层)、愈合不良、瘢痕等,创伤骨科患者切口并发症可达10%以上,其中伤口感染患者检测病原菌种类繁多且多重耐药菌株较多;脊柱手术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发生率1.6%~12%;关节外科手术如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2年内深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2%,但其中切口愈合不良及切口感染(浅层感染和深层感染)是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所占比重超过50%;年7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伤口管理研究学组进行了中国医院连续3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并发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
因此,骨科手术切口并发症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严重并发症。重视切口并发症与重视手术技术本身一样重要;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切口的术前评估与科学管理是防治切口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可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组织损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缩减治疗费用支出,节药医疗资源,实现医患双赢。
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供骨科医生、护士参考,临床实施方案必须依据临床具体情况制定。本指南所涉及的手术切口管理方案仅针对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切口管理。
第一部分骨科手术切口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并存疾病:例如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营养不良、类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及其他免疫缺陷疾病、血友病、患肢血管疾病、银屑病、放射性损伤、坏疽、遗传性疾病、痛风、肥胖等疾病。
不良生活习性:长期吸烟、饮酒等。
手术技术因素:手术部位多次手术、止血带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过长以及手术操作粗暴等。
局部因素:与无菌操作技术、缝合材料选择及术中缝合技术等有关。
药物使用:了解患者是否有皮质激素类药物、抗凝药物、免疫抑制剂、局部药物注射等药物使用史,并针对药物使用对相关疾病的病变程度做出评估和相应处理。
因此,术前危险因素的评估非常重要,在术前进行优化可控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以达到减少切口并发症目的。
以上为第一部分资讯,下一期我们会介绍骨科手术切口缝合技术,敬请期待。
本文转载自《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年1月第11卷第一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做分享。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