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技术弯不了膝盖走路不利索这个技术让

67岁的郭阿姨感觉右膝关节疼痛2年多,慢慢地走路越发不利索,无奈之下,医院做检查,结果吓了她不轻: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软骨层被侵蚀得斑驳殆尽。医院专家的建议下,她选择了单髁置换术(即部分膝关节置换)。术后第二天能够下地走路;2周之后,膝关节已经能弯曲超90°。

南方农村报记者江玲通讯员宋莉萍

医院骨三科主任曹学伟介绍,单髁置换术即在清除关节内碎片、切除增生滑膜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将局部磨损的关节面抛光后,放一块人工垫片,替代损坏的膝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恢复原来关节的光滑程度。据悉,以创伤小、恢复迅速的绝对优势,省中医目前单髁置换做到了华南地区年最大手术量,患者当天手术当天出院,术后无须引流,第二天便能轻松屈膝90°,早早下地行走,避免了长时间卧床的痛苦。膝关节“发炎”软骨剥脱膝骨关节炎是常见的老年退化性疾病,干体力活、负重多或曾有运动损伤的人群更易发生,患者表现为关节活动障碍,弯不了膝盖,关节不稳定,活动有弹响声,严重时关节发僵,走不了路。省中医骨三科主任曹学伟介绍,膝关节内表面覆盖着软骨,退行性关节炎会慢慢破坏这些软骨,形成骨刺,磨损的软骨还会剥脱形成游离体,软骨下骨裸露甚至坏死。早期膝骨关节炎用药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当关节损伤明显影响到活动功能,疼痛反复发作,或是关节腔内已经出现了游离碎片,提示关节软骨磨损严重,很多时候就得借助手术治疗了。“软骨磨损到没有了,只能做全膝关节置换术,较早期的患者还能视情况做单髁置换。”曹学伟指出,年轻人膝关节严重损坏尚可植入人工软骨,但老年人因血供不足无法愈合,基本只能做全膝置换。因此,有膝关节手术适应症的老年人,建议早期即做单髁置换,不仅创伤小恢复快,功能改善也更好。单髁置换优势明显目前,针对中晚期膝骨关节炎,单髁置换已成为国际主流的微创手术,患者一般1周能够下地,3个月恢复屈膝活动。医院做的单髁置换,患者术后不肿不痛,立马就可蹲下,活动如常,满意度明显提高。对于膝骨关节炎晚期,内外侧关节面都已经磨损的情况下,患者选择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将磨损表面抛光,再将金属表面通过骨水泥粘合,之间装上人工垫片,以此恢复关节的光滑度。对比于全膝置换患者,单髁置换患者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忽略自己的膝关节做过手术。现在,单髁置换已成为该院骨科一项特色技术,年至今已开展多台。“高龄不是单髁置换的禁忌症,现在省中医最大年龄的手术病例有92岁。”曹学伟指出。据悉,人工膝关节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一般可满足患者20年以上。现在临床所用的人工垫片为高分子聚乙烯,性能又提升了许多,预计使用年限可更长,也能支持日后翻修。目前,单髁置换的费用在5万左右,医保报销后病人自付约1万元。首创鸡尾酒镇痛法曹学伟谈到骨科团队做单髁置换的经验时表示,主要是采取了“无痛、无血、无栓”的快速康复方案。他们将严谨的疼痛管理贯穿术前到术后的全程,单髁置换也普遍开展小切口、股四头肌保留技术,手术切口控制在8-10厘米,尽量减少创伤。此外,经反复试验,曹学伟在年首创鸡尾酒镇痛法,组合7种西药的长效镇痛配方,在术中注入患者的关节腔内,发挥止痛、消炎、消肿、止血的功能,可维持10-14天满意的镇痛效果,病人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再者,手术流程优化,加强出血管理。曹学伟团队对易出血和血栓人群区别干预,用上不同的抗凝方案以及严控出血,单髁置换基本做到零输血。术后鼓励患者早期锻炼,预防栓塞发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与此同时,中药、艾灸、手法拍打跟上,发挥中医优势,活血散瘀,加速康复。

膝骨关节炎既要早治,更要早防。“若在50岁时就开始改善骨代谢情况,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将大大减少。”曹学伟强调,“控制体重,避免长时间站立、下蹲和剧烈运动,围绝经期女性尤其要格外留意骨量变化,积极预防骨质疏松。”曹学伟医院骨三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关节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分会常委。著名骨伤科流派洛阳郭氏正骨、上海石氏伤科、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继承人。对于各种疑难关节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在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及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方面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微创关节置换术,开展了小切口、股四头肌保留技术,使膝关节置换活动度达到0-°,患者术后通过锻炼可以下蹲。发明鸡尾酒镇痛疗法,患者第二天即可无痛下地走路,实现快速康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english.net/gjyzy/51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