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科普#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骨骼与软骨的侵蚀破坏。一旦软骨和软骨下骨被破坏时,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肌腱、筋膜都会受到侵害。最终的结果就是关节的脱臼与僵硬。此时,类风湿患者往往能够感觉到疼痛的减轻,但关节功能已经受到损害,患者的关节活动受限。
损害软骨的4个习惯
关节软骨是关节组织结构的一部分,具有缓冲压力、润滑关节,辅助行走,完成关节的各项生理功能的作用。除了炎症反应外,类风湿患者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加重软骨的损伤。
不运动
关节在移动时,软骨间会相互压缩与放松,关节液就在软骨中“流动”,补充营养物质,带走代谢废物。如果类风湿患者长时间不进行运动,软骨就会缺乏力量刺激,造成水分流失,胶原体崩解,软骨逐渐变薄变脆,失去韧性,不耐磨、不抗压,从而更加容易出现软骨的损伤。
因此适当的锻炼有助于维持与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范围,防止关节的粘连,避免关节代谢废物堆积在软骨内,加重患者体内的炎症。
掰手指
目前并没有证据可以表明掰手指与类风湿的发病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但能够肯定的是如果说人们用力过猛,或者长期反复掰手指,确实会对关节韧带、关节软骨和关节囊造成一定的损伤,比如说关节周围的韧带急慢性损伤或肌腱的脱位,这种持续性的损伤会加重关节炎症。
搬运重物
如果患者长期从事劳力工作,或是经常搬运重物,可能会导致关节软骨的磨损加重,造成炎症的加重。
外伤
类风湿患者进行运动,如篮球、排球等,都可能会引起关节的肿胀,软骨的磨损,也会增加手指骨折的风险。而且手指的骨折、重压等情况,都容易会损伤到手指关节的骨膜层,这是导致手指软骨磨损的重要原因。
该如何保护软骨组织?
虽然说部分软骨是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但修复并不是说重生。也就是被修复的软骨,不会像之前的软骨一样坚固耐磨,容易出现再次磨损。因此患者需要保护好软骨,避免不良习惯的出现,防止手指关节的受伤。
多用巧力
类风湿患者在平时应避免过度使用双手,像是穿衣、拿筷子、拿什么东西,都需要善于运用巧力,尽量避免手指的过度用力。比如说搬运重物时,要多用手臂、肘部等部位的力量。
日常锻炼
1、转动手腕,双臂保持水平伸直,按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手腕8~10次,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手腕8~10次。
2、伸展手指关节,伸展左手,依次伸展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然后用左手伸展右手五指。这个动作可以重复五到十次。
3、拉伸手腕关节,双手握拳,尽量向上弯曲手腕,然后尽量向下弯曲,重复十次左右。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持续出现的炎症反应是导致类风湿患者关节损伤、出现畸形残疾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避免手部的畸形与残疾,类风湿患者应及时接受规范治疗,控制好病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