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手术期间,医生会使用金属和塑料制成的假体代替受损的骨和软骨,手术当天或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据统计90%以上的假体在术后15年以上仍然有效。然而手术的时机也很重要,早或者晚都不好,很多患者也难以确定是否需要该手术,以下几点供参考。
骨关节炎发展到四期大多数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人要么患有骨关节炎,要么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有创伤性关节炎,三种关节炎的机制虽然不同,但都会造成软骨损失,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首先应评估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骨关节炎发展到第四期:关节中的软骨几乎消失,关节间隙几乎没有,关节中滑液也非常少。而骨刺却很大。这时候可考虑进行关节置换。
保守疗法不再有效。膝关节炎无论到哪种程度,首先都应尝试保守疗法,例如药物、类固醇注射,物理治疗等。但很多情况下开始有效,渐渐的就不行了,这是因为消炎药、注射和物理治疗都是缓解疼痛的临时措施,并不能扭转疼痛的根本原因,也不会使软骨再生。有时候不仅无效,副作用还可能越来越大。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果膝盖疼痛干扰到了日常生活。患者往往在走路时感到明显疼痛。衣食住行难以进行,甚至出现功能障碍和残疾。膝关节不分日夜的僵硬、肿胀和炎症。膝关节置换还取决于患者对自身感受的评估,以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光只靠影像学上的表现。
休息时也会感到剧烈疼痛,影响睡眠如果膝盖疼痛已经影响到了休息,甚至让人无法入睡,保守治疗均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关节置换。
膝盖总是肿胀膝盖一直不消肿,也是需要关节置换的迹象。尽管使用了抗炎药物、类固醇注射和物理治疗,但膝盖还是不消肿,就表明软骨退化和膝盖不稳定,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证实。
膝盖变形了随着关节炎的进展,膝盖可能不能伸直或出现‘外翻’,这些畸形随着时间会越来越严重,建议及时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拖得太久不仅会影响走路方式,发展下去还可能导致残疾。比如膝盖伸不直的时间太长,最后即使做了关节置换,可能还是伸不直,运动丧失可能是永久性的。
到了一定岁数了膝关节置换术多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进行,这是由于人工关节有使命寿命,大部分患者可以使用15-20年以上,如果太年轻就进行置换,二次翻修手术的可能性增大,而且年轻人的活跃度也比老人高,会给人工膝关节带来太大的压力,促其使用寿命缩短。除此之外,翻修手术的难度和时间也比第一次更大,效果可能不如第一次。
年龄是考虑的因素之一,但也不是绝对的,具体要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例如年纪轻就因创伤患上了骨关节炎,症状严重到工作和生活难以进行,也可考虑进行关节置换。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