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诊疗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张良志1,2,3,刘室洪1,2,3,杨金硕4,张泽升5,张任攀4,季子谦1,刘晶1,2,曾伟毅4,修忠标1,2,3*(1.福建中医院,福建福州;2.福建省骨伤研究所,福建福州;3.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4.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福州;5.福建中医院,福建福州)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诊疗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KO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局部封闭治疗、膏药外用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南少林验方、手法、功法综合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Lysholm评分,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Lysholm评分明显降低(P<0.05),以观察组降低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91.43%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效率82.86%。结论“针刀+”诊疗技术可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针刀;南少林;验方;功法
膝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病,临床症状以膝关节的疼痛、肿胀、变形及活动受限为主。我国KOA患病率为8.1%,5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8%,致残率53%[1-2],这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亦加重社会公共事业的负担。修忠标教授作为福建南少林骨伤学术流派第三代学术传承人,通过几十年临床经验积累和现代实验研究结果,结合南少林骨伤学术思想和现代生物力学研究基础,提出膝骨关节炎“筋骨失衡,气血失和”的病机特点,“调和气血,调衡筋骨”的治疗原则。创立“针刀+辨证诊疗技术”,即依据中医辨证施治思维,针对膝骨关节炎“气血失和类型”及“筋骨失衡模式”的病机特点,有机结合针刀技术、南少林验方、手法、功法和骨科微创技术,采取辨证分型的对证治疗、辨证分期的顺势治疗和辨证分度的分级治疗,体现筋骨并重、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本研究已获得福建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以“针刀+”诊疗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西医诊断标准KOA诊断标准参考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制定的《骨关节炎诊疗指南(年版)》[3]。X线分级标准采用Kellgen和Lawrence法的X线分级标准[4]。
1.2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5]中膝骨关节炎气滞血瘀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血虚弱证的辨证标准。
1.3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年龄50~75岁,性别不限;③依据放射学诊断标准分级属于Ⅱ~Ⅲ级者;④近3个月未实施包括手术在内的其他治疗者;⑤愿意配合观察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X线片示膝关节有严重膝关节内、外翻、屈曲挛缩,强直畸形,关节内有多处游离体及已行手术治疗患者;②哺乳、妊娠期妇女以及伴有精神病患者;③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造血、消化系统疾病者。
1.5剔除标准①未完成实验而中途退出者;②未按规定方案治疗,或合并使用其他疗法或药物而无法判定疗效者;③患者未按时来院复诊,经调查后不愿或无法复诊者。
1.6一般资料选取年3—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院骨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KOA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该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备案批准(编号:--01)。对照组男14例,女21例;年龄53~75岁,平均(65.5±12.5)岁;病程(45.3±13.1)个月。观察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51~73岁,平均(64.5±13.5)岁;病程(47.8±10.6)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对照组塞来昔布(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J0063)口服,每次mg,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玻璃酸钠(佰备,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00643)关节腔注射,每次25mg,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局部封闭:25mg醋酸泼尼松龙+5mL的2%利多卡因+15mg灭菌注射用水,寻找压痛点,然后记号笔标记,消毒铺巾,每痛点注射药物1mL,然后局部创可贴覆盖针眼,共治疗1次。氟比洛芬巴布膏(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外用,每天2次,4周为1个疗程。
2.2观察组予针刀松解、南少林验方、手法和功法综合治疗。
2.2.1针刀松解选择膝关节成腓间(近胫侧副韧带)、髌内下、髌内上、胫骨内髁(近髌内侧支持带)、髌下(近髌韧带)、成骨次(髌外侧支持带)、腓骨小头次(近腓侧副韧带及髂胫束)、鹤顶次、血海次(近股四头肌腱及髌上囊)、阴陵上(近鹅足囊处)经筋筋结病灶点,手持针刀,刀口线与上肢纵轴平行,针刀体垂直于皮肤,严格按照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操作规程进针刀,到达筋结病灶点,纵疏横剥2刀,范围0.5cm。术毕,取出针刀,无菌棉球压迫针孔3min左右,无菌敷贴覆盖针孔。针刀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2次。
2.2.2南少林验方①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通络;方药:增生汤;组成:泽兰6g,红花6g,当归9g,川芎6g,续断9g,木瓜9g,怀牛膝9g,鹿衔草15g,莪术6g,甘草3g,制草乌6g,制川乌6g,萆薢6g。②寒湿痹阻证。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消痹;方药:骨刺汤;组成:刺五加15g,鸡血藤20g,骨碎补20g,肉苁蓉20g,淫羊藿20g,鹿衔草15g。③肝肾亏虚证。治法:补肝益肾,壮筋消痹;方药:益肾壮筋汤;组成:当归9g,制首乌12g,熟地黄15g,川芎3g,山萸肉9g,怀山药12g,白芍9g,狗脊9g,续断9g,茯苓9g,红花3g,甘草3g。④气血虚弱证。治法:养血调血,养筋通络;方药:透骨养筋汤;组成:桂枝6g,松节9g,甘草3g,当归6g,川芎6g,白芍6g,生地黄15g,续断9g,石楠藤9g。每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连续服用4周。
2.2.3南少林手法膝部点穴法,点按内外膝眼、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每穴1min;拿揉股四头肌,两手分别捏住大腿上下筋肉横向拿筋,逐渐向中央靠拢,操作3~5min。
2.2.4南少林功法左右转膝:两手扶膝,两膝弯曲作顺时针方向环转1周,还原成预备姿势;仆步转体:分腿直立一大步,约两肩宽,两手扶膝上。右腿屈膝成仆步,上体右转45%。还原至预备动作,右足同左足。每日1次,连续4周。
2.3观察指标及方法
2.3.1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情况。
2.3.2关节功能评估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由8项主观指标构成,涉及日常活动完成困难程度的功能项目,总分分,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
2.3.3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拟定。①控制:膝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活动正常,可参加一般劳动,随访半年无复发;②显效: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活动接近正常;③有效:膝关节疼痛有所减轻,功能活动无明显改善;④无效:膝关节疼痛无减轻,功能活动无改善。
2.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结果
3.1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见表1。
4讨论
KOA属中医学“骨痹”范畴,《黄帝内经》对骨痹的病因、病位、病证特点有较系统完整的阐述,后代医家又有所发展。《素问》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膝为筋之府,足三阳、三阴经筋包绕膝腘部,骨为干、筋为刚、筋束骨、骨张筋,筋骨互为依存,相互为用,使机体骨正筋柔以维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景岳全书》云:“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风寒湿邪侵袭膝部经筋和经脉因而收引,肌肉筋膜挛缩失常,经筋的损伤亦可卡压相应通行的经脉,沫痰郁滞必然阻碍经脉气血的运行,经脉涩滞,气血瘀滞致溢出脉道故出现膝部痹痛。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积累、现代实验研究结果、南少林骨伤学术思想和现代生物力学研究基础,修忠标教授提出“针刀+”诊疗技术。即以针刀疗法为核心,同时将南少林验方、手法、功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治疗上补虚泻实兼顾,随证加减,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治其本,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疗其标。针刀疗法取中西医之长,将中医针灸的“针”和西医外科的“刀”相结合,既发挥西医外科手术刀之“刀”作用,对局部粘连、疤痕等病灶切割、剥离、松解;又体现中医针灸之“针”作用,疏经通络、活血行气,不仅能恢复病变局部的生化和物理平衡,而且实现了调和筋骨、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7-9]。南少林在继承北少林经穴伤方的基础上,根据病变属性所偏而灵活化裁,多增以江南常见之草药为佐为使,活血化瘀而又能平肝凉血,比之北医经方更见制宜灵活、整体权衡,符合中医因人、因地制宜的基本治则,更贴合闽南地区情况,依据“气血兼顾,调治兼邪”的原则,根据不同时期的病证不同,采用行气活血、益气活血、益气养血等南少林验方调理脏腑气血[10]。南少林手法注重调理肝脾肾和调整筋骨错缝,通过手法对足阳明经筋、足太阳经筋进行松解,能够有效改善伸缩力学[11];南少林功法促进筋骨平衡稳定,通过功法的全身性锻炼,能够使相关肌肉和神经得到拉伸,同时有效缓解肌肉的痉挛和水肿[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刀+”诊疗技术可调筋治骨,缓解疼痛,改善膝骨关节炎症状
综上所述,“针刀+”诊疗技术基于南少林骨伤学术思想结合为主,结合临床经验归纳总结而提出的新的治疗理念,治疗KOA临床疗效显著。在未来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也将不断完善、总结,将最终形成一个成熟完备的体系。
参考文献
[1]修忠标,张春霞,刘洪,等.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及机制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5-18.
[2]李佳妮,张丽华.针灸结合物理治疗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应用现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3(4):87-91.
[3]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骨关节炎诊疗指南(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38(12):-.
[4]LAWRENEEJS.Rheumatisminpopulmion[M].London:WilliamHeinemannMedicalBooksLtd,:53.
[5]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3-15.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21-24.
[7]李晓乐,李无阴.针刀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9(5):-.
[8]周帅,张伟,王彤,等.针刀疗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胫骨前肌表面肌电与肌腱生物力学行为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41(8):-.
[9]邓德万,王彬,周震,等.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机制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36(2):88-91.
[10]黄杰,黄肖华,闫连杰,等.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9(25):-.
[11]黄旭东,易志勇,韩清民.经筋手法干预膝骨关节炎模型兔骨骼肌收缩力学的改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5(2):-.
[12]龚荣.膝骨关节炎中医非药物疗法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11(8):23-24.
(本院学术编辑:潘俊康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硕士研究生)南京春华秋实中医药研究院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