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以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死亡为标志性病理学特征。
目前认为帕金森病已知的病因有以下几方面:遗传、环境毒素、人口老龄化加速、氧化应激、药物所致、脑损伤。
发病机制:目前,PD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线粒体功能紊乱、氧化应激和免疫炎性反应等众多因素参与了PD的发生发展过程。
干细胞移植治疗PD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涵盖了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CB-MNCs)含有一定量干细胞及丰富的神经营养因子,有研究发现其在中风和脊髓损伤等动物模型中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
基础研究
有研究表明,与hUCB-MNCs有相似来源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改善PD模型鼠的行为学障碍,而且能够减少脑内神经元的损伤。研究人员等研究发现,相较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B-MNCs治疗更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缺损功能恢复。临床案例
研究人员入选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51~73岁,平均(63.5±7.2)岁;病程5~12年。
方法
①移植的细胞数量:hUCB-MNCs悬液5mL[(2~3)×10^8/mL]
②移植途径:采用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注射hUCB-MNCs。
功能评估: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评估量表(UPDRS)第Ⅱ部分、第Ⅲ部分和帕金森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OI)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结果
经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移植hUCB-MNCs治疗对PD患者UPDRSⅡ、Ⅲ评分的影响
由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不同时间的UPDRSⅡ、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6、12个月UPDRSⅡ、Ⅲ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经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移植hUCB-MNCs治疗对PD患者非运动功能的影响
由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不同时间的NMSS评分及PSO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3、6、12个月NMSS及PSOI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结果显示,经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移植hUCB-MNCs治疗后3个月,PD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于治疗后6个月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明显减少。
研究发现PD患者经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移植hUCB-MNCs治疗后1个月NMSS及PSO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进行性改善,这提示经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移植hUCB-MNCs治疗对于PD患者非运动症状起效较快,并且疗效显著持久。
其主要机制为:通过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改善脑内微环境、调节免疫机制和促进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PD患者,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移植hUCB-MNCs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改善PD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
未来,研究人员尚需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相信不久的将来干细胞移植疗法能够早日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福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