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诊治要点总结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必须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特殊检查的结合来确立,而对其治疗可分为有创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有创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具体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疾病情况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合理选择。

1.CEA

该术式已被视作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最经典术式。

(1)手术指征

绝对指征: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颈动脉狭窄度≥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

相对指征:

①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狭窄度≥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60%;

②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狭窄度<70%,但血管造影或其他检查提示狭窄病变处于不稳定状态;

③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无创检查颈动脉狭窄度处于50%~69%。同时要求该治疗中心有症状患者预期围术期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6%,无症状患者预期围术期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3%,患者预期寿命>5年;

④对于高龄患者(如70岁或以上),与CAS相比,采用CEA可能有较好的预后,尤其当动脉解剖不利于开展血管腔内治疗时。对于较年轻患者,在围术期并发症风险(如卒中、心梗或死亡)和同侧发生卒中的长期风险上,CAS与CEA是相当的;

⑤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术前的相关检查综合评估为不稳定斑块的患者倾向于行CEA手术,稳定性斑块者则CAS与CEA均可选择;

⑥对于符合治疗指征的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数国际指南推荐首选CEA手术,因为有充足证据证明CEA手术可以更好地控制围术期乃至远期脑卒中及死亡率。对于符合治疗指征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数也是建议CEA手术,将CAS作为备选治疗。

(2)手术时机选择

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6周后手术较为安全,对于近期出现症状发作,影像学检查提示为不稳定斑块时应尽量争取尽早手术,可以建议于2周内手术;

②对于TIA或轻微卒中患者,如果没有早期血管重建术的禁忌证,可以在事件出现2周内进行干预;

③如为双侧病变,根据临床情况两侧手术间隔可以在2~4周,有症状侧和(或)狭窄严重侧优先手术。

2.CAS(1)手术指征

①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无创影像学检查证实≥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并要求该治疗中心术后30天内各种原因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率≤6%,CAS可作为CEA的备选治疗方案。

②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无创影像学检查证实≥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度>60%,该治疗中心术后30天内各种原因的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3%,致残性脑卒中或死亡发生率应≤1%,CAS可以作为CEA的备选治疗方案。

③颈部解剖不利于CEA外科手术的患者应选择CAS,例如颈部放疗史或颈部根治术,CEA术后再狭窄,继发于肌纤维发育不良的颈动脉狭窄,对侧的喉返神经麻痹,严重的颈椎关节炎、外科手术难以显露的病变,颈动脉分叉位置高、锁骨平面以下的颈总动脉狭窄。

④CEA髙危患者:心排血量低(心脏射血分数<30%),未治疗或控制不良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近期心梗病史,不稳定心绞痛;严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对侧颈动脉闭塞;串联病变;颈动脉夹层等。

3.非手术治疗

(1)降压药物治疗

从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在不合并其他血管狭窄的情况下,CEA和CAS术后建议控制血压</90mmHg以下。

(2)糖尿病药物治疗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必须加强饮食管理,控制血糖目标值:非空腹血糖11.1mmol/L以下,治疗期间糖化血红蛋白应<7%。

(3)降脂药物治疗

建议颈动脉狭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

(4)戒烟

戒烟是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吸烟者应严格要求并督促其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

(5)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推荐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CEA术后如果没有出血等并发症,推荐至少使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应警惕出血风险。

(6)代谢综合征

增加体育锻炼改善肥胖、体重指数、血脂水平等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是有益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english.net/gjyys/89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