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人们的健身意识逐渐提高,运动也成为围绕健康的一个话题,但伴随着运动时的意外或运动方法的错误,身体部位的急性损伤就会随之而来。再者,电子产品的普及及各种办公软件的应用,使人们坐立的时间越来越长,随之而来的伤痛、慢性损伤及劳损的状况也越来越多。
中医正骨正骨,中医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疗骨折、脱臼等疾病。正骨,为专科名,是诊治损伤的专科,也是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亦有称为伤科或骨伤科的。
中医正骨对象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的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损伤,但也包括同类原因引致的体内脏器损伤。“正”字在此作动名词。即整治因骨关节损伤使肢体变形复原位的一门科学技术。
早在周代就有了专治骨伤的医生,《周礼·天官》有疡医专处折疡的记载,晋代《肘后备急方》中首次介绍了用牵引等手法正复关节脱位。在清代《医宗金鉴》中,总结前人的摸、接、端、提、按、摩、推、拿8种正骨手法,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加以完善,医院骨伤科团队的协作下,发展出一套系统的正骨诊疗方法“正骨十四法”:触摸辨认,擒拿扶正拔伸牵引,提按升降,内外推端,扣挤分骨,屈伸展收,旋翻回绕,接合碰撞,抱迫靠拢扩折反拔摇摆转动,顶压折断,对抗旋转。
手腕疼痛难忍,踝部肿胀剧痛畸形,当这些骨折伤情意外来袭,您可能惊慌失措。其实,这些伤痛可能只需经过中医医师的“正骨疗法”,在中医正骨专家的摸、接、端、提之间,骨折、关节脱位的复位就得以轻松完成,一些常见的肘部轻微损伤的手法复位甚至仅需几分钟。
这些比武侠小说中的桥段还要神奇的疗法,每日都医院正骨骨伤科门诊内上演。医院正骨专家特别提醒,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中医正骨疗法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其主要通过拔伸牵引、端挤提按等手法,最后用小夹板固定,多用于治疗病人的长管状骨(如前臂、上臂、小腿等)骨折,对于婴幼儿常见的肘部损伤、中老年人手腕部骨折尤其具有良好疗效。
中医正骨使用范围①肌腱损伤。肌肉、肌腱、韧带完全破裂者须手术缝合才能重建,但部分断裂者可使用适当的手法理筋,将断裂的组织抚顺理直,然后加以固定,可减轻疼痛并有利于断端生长吻合。
②肌腱滑脱。在疼痛部位能触摸到条索样隆起,关节活动出现严重障碍,若治疗失当,可转为肌腱炎,产生粘连,对此应及早施用手法使其回纳。
③各种关节的脱位、半脱位,在正骨后根据不同情况配合固定、敷药、服药等治疗措施加速恢复。
④新伤骨折,对于闭合性骨折,正骨手法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医正骨用药的作用和功效①温经散:适用于各种痹症,即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肘关节等关节疼痛,从中医观点讲,关节疼痛多由风寒湿邪外侵所致,温经散外敷患处,以温通经脉,散寒祛湿止痛,从而使关节疼痛减轻,达到治疗的目的。
②正骨水:适用于各种损伤(包括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肌腱损伤)早期,其作用是促进局部止痛消肿及早期止血。
③消瘀散:适用于各种损伤(包括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肌腱损伤)初、中期,其作用是促进局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④接骨散:接骨适用于各种损伤(包括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肌腱损伤)中、后期,损伤局部肿胀难消,骨折愈合慢。其作用是促进局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促进损伤愈合。
中医正骨骨伤门诊简介
医院中医正骨骨伤门诊是中医骨伤传统特色科室,科室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整理、发掘中医古典文献和名老中医家经验,遵循“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为治疗准则,运用传统正骨手法及中医药,治疗各种骨折伤病,筋伤病,脱位病,以及各种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引起的:颈、肩痛,腰腿痛及关节增生、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
诊疗范围:骨折伤病脱位病筋伤病(肌腱损伤)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痛
供稿:蒋进军编辑:王卫监审:董慧终审:张勇网络技术:吴钢桂斌医院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