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简称灸疗或灸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燃烧时产生的药物热量,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与针灸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具有操作简单、舒适度高、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艾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
因施灸目的和施灸部位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督脉灸、任脉灸和三角灸三种。
督脉灸
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的含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所以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督脉灸一般适用于:
缓解因风寒、邪湿所致的颈、肩、腰、腿等关节疼痛及软组织扭挫伤等所导致的疼痛。
对脊柱相关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骶骨关节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等疾病有独特效果。尤擅治疗强制性脊柱炎所引起的疼痛。
慢性阻塞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亏虚型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痛经、卵巢早衰。慢性胃炎、慢性肠炎。
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通过督灸的综合作用激发协调诸经、平衡阴阳、调整虚实等功效,达到保健、美容作用。
任脉灸
任脉在人体的前胸腹部前正中线上,起于会阴,止于承浆,任脉总任一身之阴,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另外对一身的阴经经脉气血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
任脉灸囊括了上腹部上中下脘,神阙穴,以及下腹部气海关元穴、子宫穴,艾灸的温阳作用会强健脾胃功能,刺激肠胃蠕动,并刺激人体失衡的阴阳之气互相转化,互补互助,尤其对女性的宫寒,月经不调大有裨益。
三角灸
由于三角灸也包含经外奇穴(三角灸穴)经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解月经,促进女子生殖以及妊养胎儿的功效。而刺激三角灸穴对疝气、痛经、不孕不育、少腹冷、子宫脱垂、下肢冷、性冷淡、慢性腹泻、前列腺炎等都有改善和治疗的作用。
三角灸即在下腹部,经由神阙穴,大横穴,途经子宫穴、绝骨穴为主要点互相连接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在这个区域进行施灸对调动任冲二脉气血,祛除寒湿效果也非常好。
灸疗在中医外治法中有着上千年历史,其疗效已经被历朝历代无数医家临床实践所证实。任何类型的灸疗都应选择合适的穴位、合适的药物。根据病症选择适合的灸疗,才能得出灸疗的确切效果。
天天说养生
有事没事扎两针
艾灸、拔罐一样都不少
就是不见效
选什么灸、怎么灸
也要“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