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疼痛、肿胀、发冷,不能下蹲,不敢走远路……这是很多老年骨关节炎患者的真实写照。一些较为严重的骨关节炎患者,还出现了肢体残疾的严重后果。根据年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骨关节炎是造成肢体残疾的第二大原因。
骨关节炎不仅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与此同时,该病的患病人数多,在我国已超过一亿,且以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骨关节炎不可小觑,那么中年老人应该如何防范于未然,守护关节?
骨关节炎是如何发生的?严重可致残疾
骨关节炎也称为OA,是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炎,通常会影响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大脚趾和手等关节部位。
骨关节炎最易侵犯的关节骨关节炎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大于50岁、肥胖、关节过度使用、有关节外伤、炎性关节病等都是该病的高发人群。
骨关节炎好发人群说起骨关节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软骨退变引起。首先,软骨退变与炎症关系密切,炎症可以促进软骨的退变,而软骨退变又能刺激炎症的发展;其次,全身和局部的炎症反应加速了包括关节软骨在内的多种组织结构破坏,促进了骨关节炎进展。
骨关节炎侵犯膝关节的机构示意图随着骨关节炎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不适、一过性僵硬,手足和膝关节变形、出现研磨或咔哒声,关节功能降低,韧带不稳定等等。在早期,表现为活动时才会出现症状,或无症状期与症状发作交替出现;到了中期,症状持续存在,尤其以夜间痛为主;随着病情进展,晚期时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伴不可预测的发作,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
膝骨关节炎症状自我评估据不完全统计,有80%的患者会导致活动受限,25%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比如上下楼梯、步行、穿衣、弯腰屈膝等方面会受到影响。体力活动过少对关节炎的预后不利,并成为其他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因行走困难,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增加。骨关节炎甚至是造成肢体残疾的第二大原因,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给患者带来严重经济负担。
四大方法治疗骨关节炎手术并非唯一途径
为了缓解疼痛、延缓病情发展、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机能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骨关节炎势在必行。
首先所有的骨关节炎患者都要进行运动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部分中度关节炎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者矫正器等辅助设备来达到治疗效果;而重度的骨关节炎患者经过以上方法都达不到效果的话,则需要手术治疗。
1、运动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运动主要以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为主;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含饱和脂肪、钠、及含糖食物;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肥胖者应减轻体重以改善关节功能,减轻关节疼痛。
首先日常可以穿软的、有弹性的运动鞋,选择适合的鞋垫;剧烈运动时戴保护关节的弹性套,如护膝等;坐得高一点可减轻髋和膝关节的负荷;必须抬举或搬运重物时,应保持在齐腰的高度。平时要避免穿高跟鞋;避免搬重物上下楼;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减少或避免爬山等损害关节的运动。
2、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骨关节炎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患者要考虑胃肠道危险因素,其他的药物治疗还包括镇痛药、关节腔注射药物、缓解骨关节炎症状的慢作用药物以及中成药。
3、物理治疗
骨关节炎患者可通过针灸、按摩、推拿、热疗、水疗等物理治疗方法,来达到止痛、改善功能、增强局部循环、消肿等作用。
4、手术治疗
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病变严重、关节功能明显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达到减轻或消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矫正畸形等治疗目的。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关节软骨修复术、关节镜清理手术、截骨术、关节融合术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
#百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