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治疗骨关节炎10余种新药,治愈骨关节

认识一下什么是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引发无菌性炎症为主,并累及整个关节组织的最常见的关节疾病,最终会发生关节软骨退变、断裂、缺损,甚至整个关节面的损害。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肥大、活动受限,会表现出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甚至是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好发于膝、髋、颈椎和腰椎等负重关节。

我国有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病率为8.1%,女性高于男性,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即西南地区(13.7%)和西北地区(10.8%)较高,华北地区(5.4%)和东部沿海地区(5.5%)相对较低。有症状的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患病率为1.1%(男性)和0.9%(女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关节炎的发病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骨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65岁以上的人群50%以上都患有此病。

骨关节炎的主要发病原因:

软骨代谢异常:

软骨基底部位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后,代谢活力增强,导致调节机制的紊乱,可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

酶的作用:

关节炎症往往伴随着滑膜炎症,会引发关节内压力升高,导致酸性磷酸酶等分泌增加,使软骨受到损害。

化学成分的改变:

软骨当中的水分比例逐渐减少,导致软骨逐渐发生变化,长时间的软骨变性,关节磨损加重,引发关节炎症。

人体营养变化:

营养不足会导致关节内滑液量减少,细胞增殖受到影响,使软骨损伤不容易修复,逐渐转变成关节炎。

骨关节炎有哪些症状:

关节的疼痛及关节压痛:

早期骨关节炎患者会出现轻中度关节疼痛,关节过量活动后、受凉后疼痛加重,休息、热敷后症状缓解。疾病后期会出现关节持续疼痛、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活动受限及关节功能障碍:

早期患者会出现晨起关节僵硬症状,中后期活动受限出现频率的严重程度会逐渐增加,最后患病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或者弯曲。

关节畸形:

早中期可出现关节炎症渗出导致的关节肿胀畸形,后期因软骨被破坏,可出现关节明显的畸形。

肌肉萎缩:

尤其是骨关节炎出现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者,容易逐渐出现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

关节摩擦感:

一般关节软骨被破坏比较严重的患者才会在活动关节时出现关节摩擦感。

肌肉萎缩:

多出现于严重的骨关节炎患者当中,患者关节长期活动受限,甚至不能活动,导致关节周围肌肉废用,导致肌肉萎缩。

神经损伤:

多见于脊柱周围关节出现的骨关节炎患者,引发神经根长期受压,导致神经损伤。

血栓:

一般见于严重骨关节炎致残患者,相对比较少见。

骨关节炎治疗10余种新药:

1、靶向软骨的新型药物:可改善关节软骨厚度、降低患者痛感: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FGF18)蛋白在骨骼生长发育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对于其他生长因子,FGF18不仅具有创伤面修复作用,还对治疗软骨障碍,软骨发育不全及骨骼修复等骨骼性疾病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作用范围更广。

目前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Sprifermin)的临床Ⅱ期试验(FORWARD)结果显示,与安慰组相比,Sprifermin可显著改善软骨厚度,且以μg每6个月关节腔注射一次疗效最好。此外,也有研究表明,Sprifermin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WOMAC评分,即降低患者的痛感。

、靶向骨骼的新型药物:唑来膦酸临床不能治疗OA?

组织蛋白酶是破骨细胞表达的一类酶,参与有机质的降解,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组织蛋白酶K是最重要的一种酶,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其对有机质的降解治疗骨质疏松。目前已完成临床Ⅱa期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MIV-)被证实,较安慰剂组治疗OA的效果显著。

唑来膦酸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最新RCT试验中,针对骨髓水肿样病变(BML)阳性的OA患者,唑来膦酸与安慰剂相比疗效无差异。因此,不支持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膝OA。

3、靶向炎症的新型药物:

曲安奈德属于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研究显示,关节腔内重复(次)注射曲安奈德缓释剂(TA-ER)治疗有症状的膝OA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地,传统药物甲氨蝶呤在膝OA患者的RCT试验(PROMOTE试验)中也表现出良好效果,甲氨蝶呤组的总体膝关节疼痛显著降低。

秋水仙碱用于膝OA患者(COLKOA)的RCT试验显示,秋水仙碱无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的作用。然而,秋水仙碱是否影响体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一些炎症因子的表达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或许有令人惊喜的结果。

白介素-1(IL-1)在炎症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抗IL-1α/β双重可变域免疫球蛋白(lutikizumab)的Ⅱ期试验(ILLYSTRATE-K试验)结果显示,抑制IL-1不是大多数OA患者的有效镇痛/抗炎治疗选择。

Wnt信号通路在OA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参与骨重建、骨质硬化、滑膜炎、关节囊损伤、软骨退化、软骨细胞肥大、半月板变性等。

Lorecivivint是一款靶向Wnt信号途径的小分子抑制剂。Lorecivivint的临床Ⅱa期试验结果显示,Lorecivivint与安慰剂相比,尚未提示改善软骨厚度的作用,但可降低OA患者疼痛。

4、靶向神经的新型药物:

OA周围神经痛的有多种神经递质。目前研究较热的有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和辣椒素受体(TRPV1)。

NGF抗体(fasinumab)的临床Ⅱb/Ⅲ期试验发现,在膝和髋关节OA患者中,fasinumab与安慰组相比无明显止痛疗效。

而NGF抑制剂类止痛药tanezumab的Ⅲ期临床试验则显示,在膝和髋关节OA患者中,tanezumab可有效止痛。此外,也有研究表明,tanezumab联合非甾体抗炎药(NSAID)药物,止痛效果更加显著。

一项RCT试验证实,关节内注射TrkA抑制剂可显著降低OA患者的WOMAC评分。

专家点评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与年龄、遗传、机械、炎症、代谢等多种因素相关。OA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延缓进展、改善功能、纠正畸形。目前OA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防治具有挑战性。根据骨关节分型和分类、生物标记物进行精准靶向治疗,是研究的热点。

针对OA软骨、骨骼、炎症因子和神经的靶向治疗。临床试验显示: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Sprifermin)具有改善关节软骨厚度、降低患者痛感的疗效;Wnt信号途径的小分子抑制剂(Lorecivivint)尚无改善软骨厚度的作用,但可降低OA患者疼痛;针对OA疼痛敏化的多种神经递质靶向药物能显著缓解疼痛。以此为代表的多种新型药物,其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证实,但值得期待。

患者可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english.net/gjyyw/85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