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也可称为「无声之症」,平时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症状。
01骨质疏松症是什么?
当骨质代谢过程失衡,使得流失速度大于再生,骨头质量与密度将会低于常人,导致骨质疏松症(Ostoporosis),提高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症的好发期是50岁起,然而,当我们迈入40岁之后,骨质便会逐年流失。
02骨质疏松症预防方法
戒烟戒酒。40岁后,定期检验骨密度。规律运动,运动前应与医生讨论适合的运动种类。健康饮食,充分摄取钙质、蛋白质与维生素D。
0骨质疏松症危险因子
50岁以上长辈。女性,女性患病机率大于男性。人种因素,亚洲人与高加索人较易患病。骨质疏松症家族病史。疾病因素,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吸烟、酗酒。饮食不正常,如钙质、蛋白质、维生素D摄取不足。缺乏运动。
04骨质疏松症并发症
髋部骨折
会有长期疼痛、行动不便等症状,甚至需依赖他人照护。此外,髋骨骨折也可能致死,骨折第一年内有20-24%的患者会死亡,往后五年亦有死亡风险。
脊椎压迫性骨折
腰背痛、驼背、身高变矮、行动困难是常见的症状,严重时需长期卧床,肺部功能也可能受损。
另一方面,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受影响,由于外貌改变,患者自尊可能受挫,甚至会引发忧郁症。
05骨质疏松症的检查
骨密度数值与骨质疏松症有关,骨密度检测的结果称为「T值」。
骨密度正常:T值大于-1。
骨质不足:T值介于-1至-2.5。
骨质疏松症:T值小于-2.5。
06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
抗流失类药物,可减缓骨质流失速度。促骨生长类药物,帮助增加骨质密度。
雌激素,适度补充可强化钙质运作效率。
具体采用什么疗法,请依据医生的诊断和指导,结合个人的实际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
注意:随著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也越高,只有深入了解疾病,并且定期到院检测,才能守住骨本,对抗骨松!